近日,網絡上有網友針對睡前聽歌是否能助眠一事產生熱議。有的網友認為,睡前聽音樂可以縮短入睡時間,提高睡眠質量;而有的網友認為,睡前聽音樂會引發“耳蟲效應”(一段旋律在腦海中反復播放的現象),不利于正常作息。對此,記者采訪了部分市民和相關醫生,聽聽他們是如何看待睡前聽歌助眠這一習慣的。
“我覺得睡前聽歌可以起到放松作用,但一些旋律快、節奏強的歌曲除外。”今年剛剛參加了高考的學生小潘,從高考前就養成了睡前聽歌的習慣。他告訴記者,之前因為學業壓力大,晚上偶爾會睡不著,他便會戴上耳機躺在床上聽歌,緩解壓力。
而另一些市民則給出不同的看法。“晚上聽歌會增加睡眠難度,尤其是一些帶有歌詞的歌曲,不僅聽完后沒有睡意,反而會讓人越聽越興奮。”對市民張海濤而言,睡前聽歌就像在做英語聽力測試,大腦始終在運轉,不由自主地記錄下歌詞內容,對睡眠并不能起到促進作用,“睡前聽歌可能和個人體質有關,對有的人能起到助眠作用,對有的人則效果不大。”
記者在目前市面上的幾款手機音樂APP上輸入關鍵字“助眠”,發現此類音樂歌單超過1萬個,歌單內容主要以舒緩的輕音樂為主。而在播放模式中,有睡眠模式、定時關閉等功能可以選擇。如果手機連接手環、智能手表等設備,當監測到人體進入睡眠狀態時,還會自動停止播放音樂。
睡前聽歌是否真的能助眠?廣西腦科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醫師潘麗妹告訴記者,失眠通常與焦慮、抑郁等情緒有關,聆聽音樂可以誘發積極情緒狀態,改善睡眠狀況,但要注意“聽什么”和“怎么聽”。
潘麗妹說,睡前聽歌應該盡量選擇熟悉的音樂,一些平時沒有接觸過的音樂,反而會讓大腦活動頻率提升;其次,變化幅度較小的中低頻音樂更容易讓我們入睡,而高頻率音樂,則會讓大腦集中思考,起到讓我們清醒的反效果;再者,音樂類型上應盡量選擇大自然的聲音,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。
潘麗妹還建議市民在睡前聽歌時,盡量不要使用耳機,因為長時間佩戴耳機或者耳機音量過大都會影響聽力,引發耳鳴、耳聾,不利于睡眠。音樂播放時長最好控制在30分鐘以內,音量比白天低一些,“保持睡眠環境穩定、安靜,才能確保每天有足夠時長的深度睡眠。”